学院动态
重庆大学在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喜获佳绩
发布时间:2017-08-14 | 作者: | 阅读数:

2017年8月12日,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、中国力学学会、周培源基金会主办,《力学与实践》编委会、湖南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“理论设计与操作”团体赛在湖南长沙圆满落幕。重庆大学经个人赛选拔出的五名同学在航空航天学院老师的指导下,默契合作,顺利完成了各个比赛项目,最终在全国43所参赛大学中名列第9名,喜获三等奖。


 

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“理论设计与操作”团体赛着重在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,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,激发大学生对力学的兴趣,发现力学拔尖人才,并要求面对实际问题,团队成员相互协作、利用有关力学知识设计制作出有效的装置以实现特定的目标。因此,学校根据今年5月学生个人赛的成绩和动手能力,选拔了五名同学代表重庆大学参加团体赛。并于2017年8月1日,由航空航天学院对五名同学进行了为期8天的专业技能集训。训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:先让学生熟悉比赛规则、练习对赛题理解,再让学生练习电钻、锉刀、木锯、游标卡尺等比赛常用工具的使用,然后练习纸张、木条、筷子等比赛常用材料的多种连接,并以往年真题为主导,进行实战训练。在训练中,学生熟练掌握了木条的各种榫卯结构的形式,纸张无胶水的连接形式、用大头针连接木筷的形式,木块和纸张间无胶水连接的形式,并了解了各种连接形式的强度。学生通过结构项目的动手训练,验证了各个承重结构的优势和劣势,动手实践了将物体的重量势能、弹簧和橡皮筋的势与小车的动能之间的转换以及常见能量转换形式。通过训练,学生也充分感受到团体赛的难度,大家意识到: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,而想把自己的想法实现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训练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,使学生在思想的实现、方案的制定、动手能力、实物的成型等各个方面均有非常大的进步。


 

团体赛由组委会根据个人赛的名次直接邀请。重庆大学凭借优异的个人赛成绩成功入围。本次比赛有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重庆大学等42所国内拔尖高校组成。比赛分为四个项目,每个项目用时半天,并采用累积积分制,根据积分确定最后排名。由于积分采用排名确定,即使测试结果相差不多或者排名落后1名,积分也可能有相当大的悬殊,而且制作的构件有任何尺寸违规,比赛直接判为0分,因此每场比赛的成绩浮动非常大,这既是对选手知识和动手能力的考验,也是对选手心理素质的考验。



11日上午的比赛题目是:用A4纸做一个结构,并预测5个承重质量,使结构承重10s不断裂,质量需提前写好,最终成绩以质量最大的有效成绩为准。而当时我校队员做的结构承重非常好,但是在写质量时非常保守,写的最大承重为5.3kg,实际测试后并未断裂,而最好成绩为四川大学的12kg。在此项目中,承办单位只给了大约5kg左右的重物,大部分队伍认为这就是加载极限,也误导了大部分队伍不敢加重量。最终我校第一个项目获得了11名。11日下午的题目是理论力学中的能量转化相关试题。此类题目虽然有训练,但是题目非常难。我校队员发挥不佳,此题目暂时位列第33名。此时,我校总排名已经处于20名以后。顶着巨大压力,同学们在队长宋冠卿的带领下奋起直追,拿下了12日上午他们最擅长的结构制作的题目,将总排名拉回到第13名。并在12日下午的理论力学题目中越战越勇,单个题目取得了第4名。我校队员最终以285.62的积分位于总排名第9名,获得了三等奖,创历史最好成绩。



值得一提的是,早在今年5月21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中,重大学子就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,获得一等奖2名(全国共48名),二等奖1名(全国共72名),三等奖52名。本次参加团体赛的五名同学正是从个人赛获奖名单中选拔。

竞赛的可喜成果与台下队员们的辛勤汗水和重庆大学各个部门、学院的组织和指导是密不可分的。在学校教务处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航空航天学院在2017年4月27日开始即对全校报名个人赛的400余名同学进行培训。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两个部分,培训时间为每周四下午5-8节,每门课程各3次,A区和虎溪校区同时进行,学院10余名教师参与培训。经过培训,同学们的力学知识水平有了集中提高,在个人赛中游刃有余,最终取得了傲人成绩。

此次力学竞赛从个人赛到团体赛历时将近5个月,从个人赛的笔试到团体赛的实践,参赛选手均取得了可喜成绩。团体赛更是打破以前一直获得优胜奖的历史,得到了第九名和三等奖的好成绩。此次比赛展现了重大学子扎实的力学知识和广阔的专业视野,同时为大家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。愿同学们再接再厉,在下届赛事中更上层楼,并通过力学竞赛的磨练,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力学人才。


(作者:聂书严 图片来源:陈立明、聂书严 编辑:尹瑞森)